读书闲话

4450

晚上静坐在电脑前,任思绪任意飞扬。想想还是从最近读的一些比较震撼的文字谈起吧。

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是唐浩明晚清三部曲《曾国藩》中部(上部已读完),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中部主要围绕曾国藩如何治理湘军及湘军如何一步步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金陵)城的故事展开。

书中最让我感动得是“康禄和五千太平军将士在天王宫从容就义、慷慨自焚”的章节。书中这样写到“金龙殿四周密密麻麻地站着几排太平军将士,足足有五千人以上。他们一个个衣衫破碎,血迹满身,长期的饥饿和恶战,已使他们脱了人形,两只深深凹下去的大眼睛,像两个漆黑无底的深洞,直呆呆地望着前方,望着渐渐增多、渐渐靠拢的仇敌,脸上无丝毫表情。他们之中有的手残缺了,只剩下一个空洞洞的衣袖;有的脚断了,则用一根棍矛支撑着。大家身子紧挨着身子,胳膊紧挽着胳膊,静静地,默默地,像石垒的堤坝,像铁打的围墙,保卫着他们心中最崇高最圣洁最景仰的天国的象征——金龙殿。”、 “人墙的前面分明已架好了一道两尺来高的干柴,将后面的太平军紧紧包围住。有几个人在给干柴浇油。他们神态安详,气宇宁静,如同农夫在灌园,如同园丁在浇花,站在对面二三十丈远、手持刀枪、凶神恶煞般的湘军,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并不存在”、 “终于眼前升腾起一串熊熊的烈火,给巍峨高耸的金龙殿添上数万道耀眼的光辉,将五千太平军将士映照得如同金铸铜打的罗汉……”,看到此,为太平军将士视死如归、慷慨赴死、壮怀激烈的勇气和终于信仰、义无反顾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震撼!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从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农民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开始,到晚清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这期间还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北宋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等等,他们为了自由平等、追求社会大同,敢于和封建腐朽的旧势力进行抗争。他们中大多数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农民家庭,他们在封建制度的层层剥削奴役下,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什么人格尊严。为了理想,他们主动融入到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的行列中。就这些农民起义的本身而言,它是积极的、进步的,它敢于破旧立新,它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一个腐朽的制度最终将走上消亡,被一个新的制度所取代,农民起义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終观几千年的历史王朝,凡是施行仁政、顺民心民意、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 都使国家昌盛兴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如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勤于理政、从谏如流,人民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反之,都会走向毁灭。但在封建社会,由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除极少数的成功外,大多数农民起义均已失败而告终。

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而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抗满清朝廷的一次农民运动,最后还是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究其原因我想归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它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在满清王朝,只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二是领导层骄傲自满和不思进取。如天王洪秀全自进驻天京后,整日贪图享乐,沉迷于美色,生活奢侈腐化,不迈出宫门一步,严重脱离群众。三是领导层之间的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核心由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东王杨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军政实权,权利欲日益膨胀,在洪秀全的命令下,杨秀清及其眷属全部被韦昌辉杀害;后韦昌辉独揽政权,洪秀全又命石达开杀死韦昌辉;再后洪秀全又逼石达开出走,最后石达开部被清军剿灭。四、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思想。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拜上帝教”就是封建迷信思想,洪秀全的“天父天兄”思想本身就很荒诞。五是中外政府的联合绞杀。曾国潘的湘军训练有素,作战英勇,再加上积极引进外援,制造先进的武器弹药。以上五点注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悲剧命运。

其实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中也不乏带兵打仗的勇士,如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等既会带兵打仗,又有胆识谋略,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组织能力,但是他们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写到这不禁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扼腕叹息!为这些和天国共存亡的五千多名勇士感到骄傲,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是无冕之王!  ( : )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奋斗史、流血史!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阻不断的爱
    刚来这座的时候,学校还在施工,我经常会看到一个老爷爷站在路边非常不舍地望着工地。那个爷爷对我说,他的孙女就在这个学校读书,但是他就要离开这里了,再也不能看着
  • 邻居
    小美7岁那年,她的父母将家搬到了皇姑区那边。在那,小美的父母开了一家饭店,并在附近找了一所小学让小美读书。离家很近,而且不用过马路,所以在家人的几次接送后小
  • 惊吓
    向小鬼,是XX大学的大一新生,他像很多大学生一样都是由乡下来到大城市读书的孩子。即然是在摇远的乡下来城里读书的,那理所当然也要在住宿的。可是向小鬼的表哥是在
  • 雨夜里那邪邪的208房
    国庆的七天假期里我去了趟广州。一方面是去处理一些学业上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去拜访一些在广州读书的同学,联络联络感情。阿肥就在广州读书,他和我很要好。出发前几天
  • 唐太宗四请马周
    1隋唐时期,马周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幼时父母双亡,靠寄居在亲戚家长大。童年的苦难经历令马周刻骨铭心,他立志奋发图强,改变自己的命运。马周知道,穷人家的
  • 《古文观止》中的9句经典短句
    《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今天选
  • 读书的诗句
    1、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3、读书患不多,思
  • [新传说]什么叫遗憾
    张文辉是个孤儿,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家出走了,母亲也在他7岁那年患病离开了人世。他是母亲的朋友何叔叔一手带大的。何叔叔名叫何必发,开了一家杂货铺,虽然并不有
  • 谈谈读书
    ,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神圣的事情。以至于我读书写字时内心都是紧绷着的。一开始,我接触的文学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小说,童话一类的。我曾经一脸认真的断定我那捧着《
  • 闲话重阳节
    草萋萋,雨催凉,一袭北风去;枝弯弯,果飘香,一秋收获添欢畅。——题注一场秋雨一场凉。进入10月,几场蒙蒙细雨送来了丝丝凉意。秋风斗气,毫不犹豫的吹散了氤氲。
  • 最“美好”的爱情-暗恋
    我常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真挚、最洁净、最让人心酸的情感就是暗恋。默默地关注一个人,静静地期盼一份可能永远也不会降临的感情,不想让对方知道,也不想对世人公布,在深邃的月光下,看得见对方若隐若现的身影,却摸不到对方飘动的衣袂,闻得着对方身上淡淡的烟草味,却不去
  • 沙漠中的苹果
    俩个生死之交的艰难地行走在沙漠里,他们两个又饥又渴,步履踉跄,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这时,仁慈的上帝出现了,赐给了他们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上帝对他们说:“只有吃了大苹果的人才能有走出沙漠,吃小苹果的只能抵挡一时饥渴,生存无
  • 画-那是中国风歌词流行
    据方文山《兰亭序》改丹青呈现幽兰一段香肆意雨过小荷映日风情妩媚上青天浮云遮青松气吞万千诗意易仰止虚怀有几许杏花村外小儿吹笛闲自在夏蝉独鸣而我酒意难解沉寂千年宣纸落黄而意境从未改泼墨春秋知音有几人人生若短何不快意今世落花无意泪落两行未干
  • 古文中具有哲理修身养性名言【经典】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如果有一天,我从你的世界消失了
    失去我你开心吗?你应该无所谓吧!因为,我没那么重要如果有一天,我从你的世界消失了,你会不会在街上走的时候想到我,想到蹲在地上痛哭;如果有一天,我从你的世界消失了,你会不会在最快乐时想起我,想让我和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如果有一天,我从你的世界消失了,你会不会
  • 精选周末搞笑短信锦集
    1、好文章不能不看,好酒水不能不喝,好日子不能不过,好衣服不能不穿,好不能没有,好不能,朋友,祝你周末轻松惬意,甜蜜!2、好心情,送上点儿;好快乐,添一点儿;好开心,多一点儿;好,来一点儿;好给力,再加点儿;好幸福,
  • 依然
    有人说幸福就是在一起我说心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身处两地心紧紧相连我一直在你们身旁从未走远高兴着你们的高兴身体力行为你们排忧解难我的小肩膀一直为你们守候着我们依然有曾经的幸福
  • 暗器
    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到东南亚旅游成了热门儿。一,那块热情的土地上游客如云,商贾林立。人一多自然就热闹,也就出来了。您看,这个年轻的女郎,要身段有身段,要模样有模样,而且还是腰缠万贯的主儿。仿佛上一切顺溜的事都集中在了她一人的身上。您
  • 不会舍得那么真的离开
    不是得到也不是拥有,只是彼此之间发自内心的疼爱与关怀,感情不一定要言明,只要彼此之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自然,都是默契彼此的信赖彼此的关爱就是爱情。幸福的终点就是你爱的人变成爱你的人。当你真的在乎一个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变得重要起来。请珍惜那个正在
  • 北国的槐树
    郁达夫《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Autumn,wher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