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觉黎明远
4846
“刘老板,来上课啦。”每次回到教室,同学们打招呼时,刘恒总是羞赧地笑着。刘恒—我的舍友,一般考试前,他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在宿舍住上一阵。
大二时,同学们都开始叫刘恒“刘老板”。宿舍哥几个私下偶尔也会叫“刘老板”,他总是严词厉色说不要开他玩笑,他更喜欢我们亲切地叫他老大。在周围人眼里,一个大学生,自己创业到拥有近百万资产绝对算是成功了,尤其我们这种理科院校中的文科生,毕业后能找到份工作就不错了。所以同学们称呼他“刘老板”时多半带着点羡慕和嫉妒,他不让宿舍的哥们叫是因为只有我们知道他这一路走得多艰辛。
对刘恒来说能上大学简直是奇迹。他的家在大山里,主要收入来源靠父亲打工。7岁那年,父亲因车祸离开了。失去经济支柱的母亲带着他们兄妹3人,生活从此陷入绝境。一次吃饭,刘恒轻描淡写地说起过去:“我上小学在山下,大家都在学校吃饭,为吃免费的午饭我帮食堂干活,干完去山上挖草药卖,大一点便在附近建筑工地当小工。”刘恒几乎没有童年,从记事起他就想着如何养家糊口、帮妈妈分担家庭负担。
中学的刘恒用打零工赚的微薄收入维持学业,但捉襟见肘的日子持续到高三,母亲不得不让他放弃学业,因为即使考上大学也无力承担高额的学费。17岁辍学后的刘恒,来到城市开始打工生涯。什么活累、赚钱他干什么,经常浑身是伤,第二天仍然出工。“有次,我在XX大学干了整整一天活,晚上坐在大学的草地上休息,从我身边走过年纪相仿的大学生,他们向我投来鄙夷的眼光。我既羡慕又不服气,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于是,打工两年后刘恒又回到高三课堂,他格外珍惜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最终如愿以偿,还成了我的舍友。
大一时,刘恒也循规蹈矩地上课、学习,只不过比我们刻苦些。但到大二,打工赚的钱已所剩无几,他又得想办法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