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孝猴
3920
PART.1 山洞里蹦出个金戒指
清朝末年,有个外乡人流浪到四川巫山县大宁河镇,他在镇东柳林里搭个棚子,算作居室,靠苦力拉纤换一些吃喝。平时,他不和任何人来往,人们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因为他说话带外地口音,镇上的人都唤他为“外乡人”。
一天,外乡人独自顺着河道拉一艘小船,来到鹰子岩,只见一只鸟叼着什么从山上的一个石洞飞出,“铛”的一声,鸟嘴里掉下一个黄澄澄的东西,正落在外乡人面前。外乡人捡起来一看,原来是枚金戒指,他放在嘴里一咬,软的,是真金,就悄悄地放在怀里。
回到家里,外乡人翻来覆去睡不着。第二天,他就向镇上的一个老头打听,鹰子岩上的那个山洞是做什么用的。老头告诉外乡人,那洞是藏棺材的地方,又称悬棺。相传很久前,大宁河出过一个宰相,他死后,人们从山上开了条路,把棺材埋在洞里,为了防止有人盗墓,就把洞口修成鼻梁状,修完后又把道路炸了,这样,就是再高明的盗墓贼,也不能进入洞内。
原来洞里埋的是个宰相,怪不得会蹦出个金戒指,谁知道里面还藏有多少金银财宝,外乡人想到此,不禁心生盗墓的邪念。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看着剑鞘般的高山,外乡人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一天,外乡人正和一班人拉纤,发现山上有人扔石子打他们,抬头一瞧,原来是群泼猴。那群猴子在绝壁上打打闹闹,攀石附壁,行走如常。外乡人心里不禁一亮:可以利用这些猴子去山洞取宝。
于是外乡人在家里做了个木笼,安上机关和活动门,把笼子带上山。到了山上,没过多久,就发现了猴群,原来巫山一带,山大人稀,人们视野猴为精灵,很少捕杀。
外乡人在木笼周围洒上玉米,就径自下山。第二天上山时,木笼周围的玉米已经不见,外乡人就又洒上一些玉米。一连洒了十多天,外乡人才将玉米投进笼里,然后就蹲在一边守候。不久,只见一只母猴带着一只小猴抓着树枝荡过来了,外乡人仔细一瞧,在母猴的怀里还藏着一只几个月大的幼猴。母子三个蹲在树上,左右观察了一会儿,就跳入笼中,捡拾玉米大嚼起来,一不留神,小猴触动了机关,门自动关上了。母猴“哦哦”狂叫,外乡人忙走上前,用一块黑布罩住木笼。猴子怕黑,吓得没了声响,外乡人就拎着木笼回了家。
到了家,外乡人把布扯开,一不留神,被母猴抓伤了手。外乡人把母猴抓出来,手起刀落,一刀把母猴给杀了。看着母亲的鲜血,两只小猴屈服了,吓得闭上了眼睛,瑟瑟发抖地抱在一起。原来,大猴野性十足,不好驯养。外乡人杀了母猴,剥了猴皮,这时恰有一个过路客商经过,见外乡人有刚剥好的猴皮,就花了三个铜钱,将猴皮买下。
PART.2 驯猴取宝
外乡人给小猴取名为“大宝”,幼猴取名为“二宝”,用铁链锁住,每天训练,如果不听命令,外乡人就会用鞭子抽它们。那些看热闹的乡邻见外乡人的鞭子上浸透了鲜血,纷纷骂他残忍狠毒。在外乡人的严厉调教下,两只小猴进步很快,已能接受外乡人的一些简单指令。
这天,外乡人正在家里驯猴,里正前来找他,里正身后还有顶轿子,从轿子上下来一个妇人,正是县令夫人。原来县令夫人听说外乡人家里有两只乖巧的猴子,就想来瞧瞧。见到县令夫人,“二宝”好像见到救星,一下就蹿进县令夫人的怀里。县令夫人爱怜地抚摸着“二宝”,对外乡人说:“这只猴子很乖巧,把它卖给我吧。”说完,也不管外乡人愿不愿意,扔下二两银子,返回轿中。见“二宝”被带走,“大宝”并不难过,只是向弟弟长啼两声,算作告别。
(故事会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