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一代的成长烦恼

1484

“他们出生的时候,占领了医院的床;他们读书的时候,抢了学校学位;他们长大以后,可能会靠社会福利过活;他们来香港的话,更会占去廉租房的名额……”这是香港某些论坛关于“港生一代”煽情又夸张的描述。

从2001年庄丰源胜诉,在一定程度上为“双非”(夫妻均为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赴港产子打开闸门后,被香港学者们称为“港生一代(TYPEⅡBabies)”的这群孩子,已注定成为香港这座城市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港生一代的成长烦恼 今年4月香港关于明年起停止接收“双非”孕妇分娩的消息,更让许多人不惜高价抢搭末班车。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最新数字估算,“港生一代”的人数已超10万人,第一批“港生宝宝”已经到达入学或就读幼儿园的年龄。迎接他们的将是怎样的生活?

上幼儿园:父母几度想放弃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6点,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厅前,挤满了排队的入港人群,其中相当多是背着书包的孩子。深圳人对此早已见怪不怪。这些“跨境学童”便是长大的“港生宝宝”。据统计,目前在深圳有1。3万人。

6年前,因为想多要一个孩子,和身边很多人一样,在深圳工作的32岁的阿May,选择了去香港生孩子。和内地其他地方相比,深圳人拿这张诱人的香港出生纸要容易、轻松太多。

由于几乎每个月都去香港“打酱油”(深圳人经常去香港采购日常用品,俗称“打酱油”),身边也有朋友在香港生过孩子,阿May当时赴港生下女儿的花费并不多,主要是向香港公立医院支付的3万多港币,甚至比在深圳私立医院头一胎生儿子还便宜。“其实对于会讲白话(粤语)的深圳人来说,去香港生孩子并不需要依赖中介的‘帮忙’,只要在身边‘过来人’的指点或香港朋友的帮助下就行了。我们开玩笑说,哪有报道那么夸张,完全可以‘自助’在港产子。”阿May回忆说。

在外人看来,阿May是个幸福师奶,丈夫在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做到了合伙人的位置,7岁的儿子在深圳读小学一年级,5岁的女儿在香港上幼儿园。

“今年9月份,女儿就要到香港上小一了,她在港读幼稚园已经三年了,三年的走读生涯,在我这个妈妈的眼里,是多么辛苦呀!但已在港出生,就只能去港就读。只是没有办法迁居在港。”阿May感慨地说。

自从在香港生下女儿后,这位昔日中山大学的高材生只能选择当家庭主妇。“当年我生下儿子之后3个月就去上班了,生女儿也一直坚持到临产前一周。我一直以为养一个和养两个差不多的,但没想到这个女儿真是要娇养,要花大精力养。”阿May开玩笑说。

给女儿拿到香港出生证后,阿May决定让这个“港生一代宝宝”能彻底享受香港的教育、医疗资源,也能在更加国际化、制度化的环境中成长,因为她和老公认为教育和医疗是深圳的两大“短板”。“当时我和老公都认为儿子可以管得严一点,用中国传统方式教育,女儿则希望用更加开放的方式去教育。”

于是,女儿从婴儿时期开始,阿May就隔三差五地带她赴港打疫苗、看病,虽然去公立医院免费,但是由于人多排队等不及,只能选择私立医院,动不动就是500港币,最贵的一次治疗小儿感冒还花了2000港币,这让阿May体验到香港看病和内地一样不容易。

女儿两岁开始,就要给她选择香港的幼稚园读书。“不经历不知道,我真是被教育了。”阿May说,在她印象中,所有的幼儿园都和儿子在深圳上的差不多,有独门独栋,有户外活动场地,看起来很温馨宽敞,“后来才明白,香港那么寸土寸金的地方,幼稚园几乎全是在大厦里,我考察了十几所,才有了认识,知道里面大有学问。”

最令阿May印象深刻的是,香港好一点的幼稚园,比如一个区的重点学校,由于等位和竞争的人非常多,条件相对繁琐严苛。比如最好父母双方有一人的主要收入在香港,其他兄弟姐妹不在该幼稚园读书,“我当时才明白,不是你拿着钱挑好学校,而是别人在选择我们。我女儿去面试的时候,我和老公也参加了面试,比如所受教育程度,所从事职业,所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甚至要考量我们的宗教信仰。我老公烦得几度想放弃。”阿May提起这些也有点无奈。

终于,聪明伶俐的女儿不负众望,参加了3所幼稚园面试后获得入学资格,从2岁半开始当了一名“跨境学童”,开始了香港的求学之路。

“妹妹是香港人,我不是”

“我经常在想,孩子们长大后会不会心里抱怨我们:替他们做了这样的选择,而且我不知道在深港两地不同的教育制度下,两个孩子将来会有怎样不同的人生。”现在阿May提起自己的一双子女,就思虑重重。

由于女儿年龄太小,一开始阿May需要每天亲自接送,只能委托公婆多加照顾儿子。“从两年前我就发现,一个家生,一个放养,导致两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阿May的儿子自幼跟着爷爷、奶奶,习惯说普通话,性格非常内向腼腆。而女儿则活泼皮实,习惯用粤语夹杂英语交流,小小年纪便开始每天坐班车跨境上学,每天早上小姑娘6点起床,在匆忙洗漱后就要带着早餐奔向口岸。“她已经很自觉了,现在我就把她送到班车,让保姆负责接送,她都非常习惯并且很乐意去香港上学。”阿May说。

女儿在香港读幼儿园的花费并不便宜,虽然有每年香港政府发的1600港币学券,但仍旧要自己支付大部分。“女儿书本费和杂费每学期1000元左右,每月饭费400元,跨境保姆车交通费500元/月,这只是幼稚园的开销。”相比女儿,儿子在深圳读幼儿园的花销要省一半。

随着女儿逐渐长大,读小学的费用则会大大增加。香港政府从2010年9月起,对每名小学生的津贴额为每年港币2884元,中学生则为港币4276元,但是实际费用则远远高于津贴补助。“我们算过,如果她要参加补习班的话,一个月至少要花2000多港币,加上交通费和校服等各种杂物,我老公算的是3000——3500港币/月。我老公说,香港一个家庭培养一个律师或者医生要花300万——400万港币,我们女儿一路这样下来,也要200万人民币,真可谓是千金了。”

在女儿身上如此花费,让阿May觉得非常对不起儿子,因为在深圳读公立小学的儿子一个学期开销不到1000元人民币,她几乎每个学期都问儿子:愿不愿意去香港上学,但儿子都坚决表示不去。“他私下和爷爷奶奶说,妹妹是香港人,自己不是,不愿意去,还说我们更喜欢妹妹。”

提起儿子,阿May非常难受,儿子更亲的是爷爷、奶奶,现在除了周末回家之外,更多时间住在学校附近的爷爷奶奶家,而且和父亲关系更加疏远。“我还好,一碗水端平,我老公则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女儿的偏爱,儿子从小不愿意和他亲近,我看到这些异常焦虑,有时候真觉得自己错了,本想对男孩的教育要更多磨砺,结果却变得疏远了。”

现在让阿May无奈的是,她只能继续走下去,女儿在香港接受教育已经喜欢上自由、开放的风气,儿子则更喜欢深圳的老师、同学和内地严谨的习惯。

“有时我在想,深港一河之隔,一些香港人在深圳居住,很多深圳人经常去香港,两地越来越同城化,我们的家庭为什么会上演‘双城记’呢?如果身边再有朋友想赴港生子,我一定会劝她谨慎考虑。我现在觉得,父母不能用自己的一厢情愿和孩子们最美好的童年时光的代价去换取并不确定的未来,对与错,我真的不知道。”阿May如是说。

回深圳读书

和目前迷茫的阿May不同,同样是“港生一代”妈妈的Ada毅然决定,这个学期结束后就给儿子转学回深圳。作为最早一代的海归,她并不迷信香港的教育水准。

“折腾了两年,全家人身心疲惫,那些赢在起跑线的话都是不负责任的广告。”Ada提起这两年儿子当跨境儿童的经历,一肚子感慨。

两年前,身边朋友都认为孩子去香港读书不算什么,“既然拿了香港身份证,就到香港读书吧,留在深圳读书,港生宝宝没有户口的上学还需要借读费。”Ada说。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儿子就要坐着入港读书的黄色校车,从深港跨境学童最为集中的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厅过关去香港。“每天5点半就要起床,晚上回到家也是5点半,早晨他都是边走边吃,孩子自己说很辛苦很累。”提到这些,Ada很心疼。

尤其是儿子之前在江苏老家上幼儿园,根本不会说粤语,刚去学校的第一个月,面临英文、繁体字一下子都蒙了。“虽然香港的老师都会说普通话,但是人家上课不可能对他们这样初来乍到的孩子换频道说话,单独教学,所以一开始他学习就很吃力。”儿子最怵的是英语,由于家里没有使用和练习的环境,靠教学环境根本不够,所以儿子英语成绩一直不好。“有次演讲对孩子打击很大,老师说不是语法和发音,要有感情才行。他内心一直排斥,怎么才有感情呢?”Ada说。

经过一年多的观察,Ada发现,儿子读书的上水是香港发展相对差的地方,一些香港人不会让孩子在这些地方上学,有些在深圳工作的香港朋友反而更愿意让孩子在深圳的好学校读书。

让Ada决定转学的另一个原因是虽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儿子和香港本地孩子相处很融洽,但始终无法融入香港社会,这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一个障碍。“除了上学,他大部分时间待在深圳。我们不是港人家庭,也不是广东人,家里根本没有香港人的氛围和习惯,孩子就像处于深港的边缘,香港人管跨境儿童叫伞兵,说他们是空降,这种夹心生活不要说大人,对小孩心理就是折磨和摧残。钱是最不要紧的折腾,陌生的教育才是一种煎熬。深圳教育一点也不差,我们决定还是回来读书。”Ada非常坚定。

也许,正如香港教育学专家曾文新所说的那样:“20年前,内地人曾舍命挤进香港,而现在,内地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许多港人反而北上开辟新事业,把家安在内地。父母爱子,应为之计远。家长们必须要考虑到,十年二十年后,这批港生小孩长大的时候,香港也许很难再维持如今的吸引力。”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相关推荐:

  • 有一段距离叫人难以企及
    1、让风吹走你的忧愁,让雨洗掉你的烦恼。让阳光带给你,让月亮带给你温馨。让带给你快乐,让带给你!让我的信息为你今天带来好运!呵呵,该起床了!2、一年很慢,又
  • 青春的烦恼
    英国的史帝文说过:“时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验。”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每一都有过青春期,而在度过这些青春期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烦恼。现在青少年在青春期最多
  • 孩子
    话说有个女孩小时候算命。那个算命对她妈妈说,这孩子一生只有两个小孩,17岁会有第一个。她妈妈有点吃惊,不相信地说17岁的小孩怎么会有孩子,又不是解放前。于是
  • 孩子
    话说有个女孩小时候算命。那个算命对她妈妈说,这孩子一生只有两个小孩,17岁会有第一个。她妈妈有点吃惊,不相信地说17岁的小孩怎么会有孩子,又不是解放前。于是
  • 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
  • 潇洒醉一回
    阿皮不嫖不赌不抽烟,就是恋一口小酒儿,高兴时举杯畅饮,烦恼时借酒浇愁,平常日子里更是变着法子找借口喝。阿皮有喝酒的天赋,从穿开裆裤时就跟着他老子沾酒,一直喝
  • 童年已逝
    雨,还在下。风,还在吹。我,还在成长。时间,还在流逝。我们以往浪费了,多少童年时光?如今,童年已逝,我们是否还会怀念从前?是否还会怀有幼稚的幻想?是否还会怀
  • 妈妈不让你笨鸟先飞
    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燕子,由于妈妈精心照料,让我长得白白胖胖,是大家公认的“肥妞”。可我也有我的烦恼,由于我体型丰满,让我成为不会飞的笨鸟,所以妈妈就让我“笨鸟
  • 阅读让我快乐成长1
    一缕风,让旗帜随风飘扬;一片天,让鸟儿自由飞翔;一本书,让我无尽的遐想。,伴我。幼时,童话成为我的启蒙读物。尝尝羡慕白雪公主那让花儿都失色的容颜,还有,那万
  • 爱像圆周率无限不循环
    1、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2、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什么话都听的明白,一种则是什么都听不明白。3、没有彩排,每天都在现场直播。4、福报不够
  •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
    我的存在就是为了想念你我想你会忘了我的好,走过陌生的街角。你用校服的裙摆,和我说最坚定的再见。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张爱玲经典爱情语录如下:1.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
  • 这就是最真实的我
    每当妈妈带我出去碰到熟人,他们总是夸我长得很好看。我觉得我的眼睛很明亮,也很大,眉毛又黑又密,表情总是很。这就是我——郑文宣,一名的。我平时爱吃甜食,比如点心啦,蛋糕啦,只要一看到甜食,我就管不住这张嘴了,像是有馋虫在咬似的
  • 关于人生感悟经典句子
    其实美丽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之因为它没有结局所以才会美丽,这就像为什麽悲剧总是比喜剧更让人难忘,也就像人们总是找寻的真爱,却往往擦肩而去,不是这个时代远离了爱情,而是人们一开始就没有想过用一颗心去坚定的温暖另一颗心,不是爱情不再永恒,而是浮躁和易变的心人
  • 马云爱情语录大全
    1、永远记住每次都可能导致你的,每次失败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2、很多时候者因为搞不清楚而不去创业,实际上等你搞清楚以后就更不会去创业了。3、今天很残酷,更残酷,后天很,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
  • 雪花泪
    弯月钩不住思念滴落在有你的梦里缱绻里你走过我梦里看不见我心碎在春来冬去的时光春雪绽放的美丽花朵在春日暖阳下流淌着眠泪寂寞的思念独自在憔悴盛开的花朵为你枯萎无言以对我沉浸在每一朵
  • 半城烟沙随风而下
    指尖起舞,键盘奏响新乐谱指尖轻弹,静静剪一段美好的时光回不去的就让它过去台风天,虽然不在家但依然牵挂着那一片土地我不希望有灾难的发生任何的自然灾害都是对人们劳动成果的摧毁是不是有点假?我觉得不是的这种东西是一种家乡情怀不
  • 爱护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动物离不开人类,同样,人类也离不开动物。很久很久以前,动物和人类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互相依靠、和睦相处,谁也离不开谁。但是,随着的推移,由于人类自身的原因,造成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恶化,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首先,人类
  • 雨夜
    踽踽独步在这旖旎的雨夜雨丝不断打在脸颊触及了心底莫名的情愫撩起了心扉良久的惆怅雨愈大,心愈乱天边霓虹绽放着璀璨的异彩氤氲之际尽透着憔悴的昏黄雨愈小,心愈黯远处的蔷薇才露蓓蕾袅袅的雾霭半透沧凉沉寂了恒久的心才转瞬便已半世沧桑
  • 友谊,难忘
    是什么?朋友就是彼此有感情的人,彼此最要好的人,是纯洁,高尚,朴素的,是最平凡的,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离不开友情,你可以没有,但是你决不能没有友情,一旦没有了友情,你就会像一滩。友情无处不在,她伴随你左右,和你共度一生。
  • 我爱家乡的秋天
    春天,是的,夏天,是火热的,冬天,是寒冷的,而我却爱那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色,是从菊花开始显现出来的。菊花以黄色为主,花瓣紧连在一起,密密麻麻的,总爱围在中间,像是在不停地寻找什么似的,越是深秋,它越显出发